遂昌县地西周前属越,秦属会稽太末县。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(218)分太末南部地置遂昌县。三国吴赤乌二年(239)更名平昌,晋太康元年(280)复称遂昌。建县后先后属会稽郡、东阳郡、缙云郡、处州储、衢州专署、金华地区,1963年后属丽水地区。1958年11月至1982年5月,松阳县并入。1993年辖9个镇、11个乡、21个居民区、390个行政村、6.42万户、22.47万人口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8人。县人民政府驻妙高镇,县城距省会杭州直线205公里。 遂昌位于浙江省西南部,介于北纬28度13分~28度49分,东经118度41分~119度30分之间,东西长78.7公里,南北宽66.6公里,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。东靠武义、松阳,南接龙泉,西邻江山和福建浦城,北毗衢县、龙游和金华。 遂昌林、水、矿等自然资源丰富。正如明代知县汤显祖所说,“邑治万山溪壑中”,“地不田畜,而丰于材”(见《遂昌新作土城碑》)。1993年,全县有宜林山地322.98万亩,森林覆盖率75.1%,比全省的42.6%高出近33个百分点,为浙江省四大林区县之一。木材产量和商品量约占全省十分之一,仅次于龙泉县。优质材杉木面积居全省首位,为全国重点杉木林基地县。境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9.86万千瓦,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17.13万千瓦,占全省的二十分之一。有金、银、铜等金属矿和萤石、花岗岩等非金属矿29种,大小矿床26处。银的采冶,盛于宋、元、明。明代已开采金矿,如今的遂昌金矿有“江南第一金矿”之称。萤古物矿产资源居全省第二位。北宋崇宁年间(1102~1106)建的茶场,为全国40个茶场之一。境北产毛峰茶,明代列为贡品。桐油、冬笋远销美国、意大利等地。 建国前,由于交通、通讯、科学技术落后及其他社会因素,近代工业极少。经济发展缓慢。1949年,工农业总产值仅1349万元(1980)年不变价),其中工业产值72万元,农业产值1277万元。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,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,坚持从实际出发,扬长避短,兴利除弊,取得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。 农业生产在稳定发展粮食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起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、食用笋、水干果、植物香料、水产养殖、猪牛饲养等商品生产基地,使农林产品的商品率稳步提高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3.41万亩增至11.68万亩,被省政府列为“自力更生治水县”。1993年与1952年相比,粮食产量从3.32万吨增至8.95万吨,人均粮食产量从277公斤增至399公斤,森林蓄积量从438.1万立方米增至575.6万立方米,以杉木为主的商品木材收购量从3.04万立方米增至10.78万立方米,茶叶产量从68吨增到1283吨,水果产量从135吨增至3175吨,生猪饲养量从2.8万头增至25.55万头,农业总产值从2065万元增至27523万元。“遂昌银猴茶”、“天坛牌特级珍眉茶”分别在全国茶叶评选会、第二十五届世界优质仪器评选会上获奖,成为畅销国内外的名优茶。 工业生产逐步奠定以矿产采冶、水力发电、木竹加工、林产化工、造纸印刷、机械仪表、食品饮料等为重点门类的有地域特色的工业基础,促进工业生产全面发展。1993年与1952年相比,乡及乡以上企业从16家发展到253家,全部工业总产值从350万元增至77368万元,全民独立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从11万元增至23360万元。双剑牌手术刀牌、鼎牌双层双密度电解电容器纸、松花牌粉状活性炭等22种产量分别获国家或省部优质产品称号。萤石矿、日用刷、精制茶叶、活性炭、水煮笋罐头、活猪、速冻菜等51种工农业产品行销国际市场。 回顾历史,成绩斐然;展望未来,前程似锦。近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国务院又将遂昌列为对外开放县。深信全县人民将继续遵循党的基本路线,正确处理好发展、改革和稳定的关系,紧抓机遇,发奋图强,致力于两个文明建设,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,建成一个安定、文明、富裕的新遂昌。